中国响铜乐器之乡访问手记
长子县南漳镇西南呈村距离高河煤矿约22公里,是华北地区久负盛名的响铜乐器产地。
西南呈村是华北地区锣、钗重要的产地,同时这里的民间社火表演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7年响铜乐器的制作由山西省申报中国重点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3月11日,经长子县倒车后来到了这里,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探访手工制作铜乐器的工艺。
结合网络的资料和路人的指引首先来到了位于西南呈村最大的铜乐器制作工厂。
09年5月12日,国家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演奏的交响乐《大地安魂曲–汶川大地震周年祭》中使用的就是西南呈村玖兴炉响铜乐器厂生产的中国钟。一进门时,负责门卫的老人听明我的来意后,告诉我厂长闫改好师傅出差不在,不能访问,也不能进入展览馆拍照。
长子响铜乐器的工艺制作主要是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方式。技艺高深的制作工匠负责铜锣制作的最后过程,铜锣制作讲究“一锤定音”,音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锣的最后用途。据村民介绍,在西南呈村掌握精湛乐器制作的传人现在不过2人,而子承父业,延续6代的响铜乐器制作的不过一人,那这一人是谁呢?
在广场上,询问坐在路边的一位村民,关于西南呈村情况,询问他在村里,现在还有没有纯手工制作的作坊和这样的工匠,他指着马路对面巷子里刚走出来的一个人说,你去问问他,他们家一直在做。就这样,随着崔师傅<崔希增老人的二儿子>来到了他们家,进入家里摆在最显眼位置的是用相框表装起来的一个框子,里面记录的内容是中央电视台记者唐绪祥2007年3月4日对他父亲崔希增老人的采访笔记。
看得出老人非常珍惜这场访问,他把唐记者给他写的字和给他拍的照片,精心的放在了这个木头相框里,老人说那时村里会制作的有3人,现在只有2人了。
框内的文字如下:
留念 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留念 记者:唐绪祥 139*****765 2007年3月3日中央电视台记者来访,访问了西南呈铜品特业产业的创建时间 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录记 崔希增 2007.3.4 |
崔希增老人年近80有余,思维清晰,一直询问我说你做这个要不要钱?你做这个的目的是什么?看着他急迫的样子,我说我喜欢发掘民间的艺术,喜欢旅行,摄影。
那就和你谈谈吧,老人这才打消了疑虑,缓缓的说。我老了,家里做这个有400多年了,前几年采访完后,记者告诉我国家会给我奖励,可是现在还没有发到手头上。
我说那您没有打电话问下唐记者,不是有他的电话吗。
老人长长的叹口气,我说那您应该询问一下事情的结果啊,不能这样没有根据的猜疑。
老人这才若有所思的说,嗯,是啊。
我说您以前用过的手工的工具在吗,可以纯手工的做一次让我拍照记录吗?老人摆摆手,不做了。
看着老人坚决的样子,似乎刺痛了老人难与言表的事情。
我说,那为您照张相吧,留个纪念,让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记住您的名字,您是会纯手工制作响铜乐器的老师傅,也是被大记者采访过的名人。
家里人和老人都笑了,老人很快的从屋内走到了院子里,搬好凳子,坐在院内的正屋的门口位置。
我想,让记者采访过的老人都会摆pose了。
编后记:
临行前,老人说现在做全一整套的手工铜乐器,需要几个帮手,现在都在各忙各的,召集在一起不太容易。另外,就是召集起来,许久没有的工具需要修补等等的事情也需要好多的成本,听着老人说出估算的数字,是我一个摄影爱好者难受的数字。
期待在崔希增老人的有生之年,全国的网友有能力的一定要将此项民间艺术瑰宝保存下来。
原来总认为自己的网站很牛B,现在看来,www.gaohenengyuan.com比我的牛B多了,我要加油,向www.gaohenengyuan.com看齐。
中华民族的文化要继续流传下去才好啊。
期待继续的深入了解响铜乐器
关键是现在做这个养活不住人的
文化遗产,必须加以保护,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